教師風采|陳硯耕:我用我眼翻閱風云,我用我手繪制路標
來源: 編輯: 發布時間:2020-12-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陳硯耕,廣東省高新技術技工學校教研員,發表論文《校企融合辦學的第三條路——民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技工院?!皩W科專業事業部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探析》,并在中國職協2018年優秀科研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果評選中榮獲一等獎。
? ? ? ? ? ? ? ? ? ? ? ? ? ? ? ? ? ? ?擅長領域: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行動導向教學研究、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研究、教學載體開發研究
我看過,經歷過,然后思考著,努力著。
作為職業教育體系里的一名工作者,年僅32歲的陳硯耕老師在行業里雖算不上資歷深厚,然而當過老師,干過行政,指導過學生實習和就業,現身為教研員的陳硯耕卻對于職業教育的現狀及發展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這主要源于短短的5年里,陳硯耕老師一直奮斗在職業教育的一線崗位上,親身體會到職業教育內容的不斷深化、學生學習方式的不斷更新,學生就業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形勢不斷變化;同時還見證了廣東省高新技術技工學校辦學模式的不斷完善,綜合辦學能力的不斷提升。
▲陳硯耕和他的學生們
可以說陳硯耕老師一方面是一線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是職業教育發展和變遷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在陳硯耕老師看來,綜合國家政策和國情,中國職業教育的未來無疑是一片光明的,然而這不代表民辦技工院校就能“以不變應萬變”,悠然坐享其成。恰恰相反,今天的技工教育正處于百花齊放的激烈競爭狀態,一所技工院校只有不斷貼合情景化一體化的教學要求,創新教學模式,發展和壯大自身,才有可能脫穎而出,立于不敗之地。
基于這樣清醒的認知和思考,陳硯耕老師深入考查了一些公辦院校“一系一公司”的辦學模式,得益于張天培校長、肖中圓執行校長等校領導對于校企融合辦學模式的實用性思考,形成觀點雛形,結合當年發布《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的要求,提出了校企融合辦學的第三條路——民辦技工院?!皩W科專業事業部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辦學理念。目前,“學科專業事業部化”辦學培養模式也正在高新技校電子商務、會計、汽車維修等專業試行。
陳硯耕老師也將相關觀點形成文字,參加了中國職協2018年優秀科研成果評選,榮獲論文類一等獎。
下面,高新君和您一起來認識陳硯耕,和他的“學科專業事業部化”辦學培養模式。
訪談Q&A
Q:請說一說您的個人從業經歷。不同的崗位變化對您個人成長或專業起到哪些作用?
A:我叫陳硯耕,是華南師范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畢業,后來又攻讀了華南師大科學技術史的研究生。讀研前的幾年在外面公司做些人力的工作。碩士畢業后來我校工作。
剛開始是在就業辦負責理工系實習安排和就業跟進工作;15年后期來到汽車工程系負責辦公室行政、學生實習就業等工作;16年回到教務處協助李錦標處長統籌實習就業工作;17年因家庭原因到計算機系代課;18年到教研室協助孫建華校長助理統籌全校的教科研工作。目前主要。從事教學研究工作
▲陳硯耕老師與高新技校張天培校長
我挺感謝高新技校的。正是由于我輪崗的崗位多,經歷的事情多,使我成熟得很快,在工作中也更能體會到大家的不易,從而更寬容更靈活的看待問題。這幾年也有不少機會接觸張天培校長、肖中圓執行校長、孫建華校長助里等領導,通過聊天、開會、共事等各種方式,了解他們工作、處世、做人的風格,從他們的經歷和言行中學習,獲益匪淺,收獲很大。
Q:職業教育發展有著怎樣的發展軌跡或者變化?談談您的看法。
A:廣東省的職業發展教育已經由過去的注重數量,到現在的注重質量轉變。以前省人社廳很重視技工院校招生量,常給我校頒發《招生數量倍增獎》。而現在整體風氣向高標準的教學質量、辦學質量看齊。
最明顯的例子是,2018年省人社廳開始組織高水平技師學院遴選工作,決定在全省創建10所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技師學院。我個人感覺這點很像大學里搞“985”工程(建設30-40所世界一流大學)和“雙一流”戰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陳硯耕老師參加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廣東省選拔賽
我到省廳去開世界技能比賽廣東選拔賽會議時,有很明顯的感受。省人社廳想借助世賽廣東金牌大戶的契機,以賽促建,重點投入高水平技校(技師學院)建設。另外,從2018年起省內公辦技校開始“打破大鍋飯”,逐漸實施“生均撥款政策”,辦學質量好的學校多招生多得辦學經費。學校間的競爭空前激烈。
因此,可以說,未來五至十年內廣東省的職業教育會逐漸經歷一番較大的 “洗牌”。我們正站在這個“十字路口”上,只有夯實基礎、匯通世界、適應外界,我們才能進一步發展。否則,我們就會落入發展危機中。
Q:職業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談談您的看法。
A:我認為,中國職業教育的未來是光明的。
首先,因中國2025計劃實施中技術和社會創新井噴式發展,技術領域會全面發展,作為派生需求的技術操作崗位也會隨之上升。因此技術教育項目不可避免越來越廣、教學難度則可能越來越深。高級工、技師層次培養將成為大的趨勢。??
其次,因為國家人口基數和二胎化政策,大量基層勞動力簡單勞動及伴隨而來的低層次崗位培養會在一段時間內持續發展,但最終會逐漸式微。
再次,由于遠程教育、微課、翻轉課堂等現代信息教學手段的發展,學制上將有望實現終身教育與學校教育并舉發展。換言之,培訓學院的重要性提升了,職工在工作中有需要,可隨時報讀網上課程,并來校實操。另一方面,在校生也將通過現場連線和VR設備,連接一線生產師傅(如汽車維修現場)進行觀摩學習。
最后,根據教育部、人社部的一些試點政策,職業類的學校很可能會在學歷上打通。三本學校向職業類高??繑n,建立由中技——高技或技師——專業碩士的舒暢的學歷上升通道,使社會輿論更認可技工院校。
▲陳硯耕老師參加技能人才供需對接洽談會
Q:請說說您個人在教研活動或課程設計方面具體有哪些創新舉措?
A:我在教研活動方面對全校教師提出了一點新的要求。就是校內教研活動一定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要求,也一定要結合學校實際(接地氣)。本學期在科研論文方面提出了命題論文的改革,鼓勵老師們了解學校教研重點、交流思想觀念,拒絕講空話講大話。譬如,鼓勵體育老師研究在教學設備相對有限的條件下探討“價值觀滲透教育”的拓展活動項目設計;鼓勵參與過技能比賽的老師研究與第二課堂結合的技能比賽選拔培養的機制等。
個人課程設計方面,這學期在所教的人力資源課程中嘗試了情景化、建構主義和關鍵能力培養結合的教學設計。即創設任務情境——組織分組探索——選組點評及介紹原則和完善的操作方法——分組實施——分組上臺答辯闡述——評價與點評。取得積極的意義。
▲陳硯耕老師與同事參加校企人才合作會議
Q:您提出的“學科專業事業部化”相關論文獲獎了,我們應該如何去理解“學科專業事業部化”?“學科專業事業部化”的核心是什么?
A:“專業事業部化”辦學培養模式是指,民辦技工院校的舉辦人選取實踐性強的學科和專業,吸引企業一線的技術管理人才與投資人一起,租借校內的場地、后勤和設備資源,以較低的創業成本,組建自負盈虧的企業或事業部。學生在第二學年的專業課學習中,以“學生+現代學徒”的身份加入事業部,在技術導師帶領下做項目,在經營中把“戰場變課堂”,把工作變成一體化課程,把書本變成工作頁和學習頁。同時,貫徹終身教育理念,持續跟蹤扶持畢業生的發展,根據他們的工作需要,持續開發實用的培訓項目,按需索求地源源不斷補充理論知識和前沿技術。投資人、教師和學生分享利潤成果,提升教師待遇,吸引一流教學人才,減輕學生負擔;實現共贏。
“專業事業部化”辦學培養模式的核心是資源整合:實現民辦學校職工個人創業與教育事業相結合、實現教學與動手一體化結合。
Q:“學科專業事業部化”觀點的提出是如何形成的?請您詳細說說。
A:“學科專業事業部化”觀點源自于不少公辦學?!耙幌狄还尽钡刃兄行У霓k學模式。張天培等校領導率先提出了具體可行的實施框架,肖中圓校長和孫建華校助等一行人遠赴江浙考察并完善了模式。
我本人則從2018年2月,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視野出發,提出了在現代學徒制和集團化辦學暫時惠及不了民辦學校的現狀下,民辦學校應該怎么提供平臺讓職工個人事業發展(創業)與教育事業相結合。解決民辦學校如何在底子薄資金不足、國家投入不夠的條件下,吸引和留住一流的技術人才(師資)并實現工學一體化教學。同時還提出了與信息教學手段結合的終身學習的理念。
▲陳硯耕老師獲得過國家、省、市學校等大大小小不同的獎項
Q:“學科專業事業部化”模式會面臨哪些困難?
A:首先,凡是創業都有不可控性。做生意不輕松,所以初創時期壓力很大。
其次,如何協調經營的“效率優先”與教育的“循序漸進”,是后期研究的重點。
再次,業務的隨機性與教學的系統性和計劃性也存在時間不協調問題。
因此,這個模式不適合全面開花。建議一定是選辦學實力最強、師資設備條件最好、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和專業試點開展。模式也只適合高級工、預備技師等層次的培養。
Q:如何才能把“學科專業事業部化”模式推廣到全省甚至全國的民辦技校?是否已經有了成熟的方法?具體怎么做?
A:我個人覺得,在推廣方面?“水到,渠才能成”。我校先把最容易成功的專業試點成功(譬如電子商務)自然能對省內國內其他的民辦技校起到帶動作用。當然,我們也應積極參與各類學術研討會和組織參訪活動,大家交流經驗、集思廣益。業務指導部門廣東省人社廳技管處、廣東省職業技術教研室每年都有不少的研討會議的機會。
▲2019年陳硯耕老師的目標對接高新“夯基礎 求極致 匯世界”新藍圖
Q:“學科專業事業部化”的成功實行和推廣,會給民辦技校帶來什么影響或變化?
A:第一,能持續帶來一流的技術和師資。學校教育一般與市場最新技術有一定滯后性,教師雖每年有短期進修,但也不及一線人員的熟悉程度。因此,通過整合資源、利用正外部性,以較低的成本提供創業平臺持續吸引一流的技術和師資投身教育,對主要靠自身力量緩慢的民辦學校來說有很大的意義。
第二,能有效降低辦學成本、同時能支持資助貧困生完成學校,實現多贏。
因此,“學科專業事業部化”將會是民辦學校在外部支持不足、學校競爭激烈的條件下,依靠自身力量快速社會資源整合,推動教學進步發展的有益嘗試。
文件下載: